“无冕之王”苏炳添:我差点就退役了
“9秒98!”
8月1日,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上,苏炳添位列第6,虽然没能拿到奖牌,但他有了新称号——“亚洲飞人”。
苏炳添是历史上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
此前,他就凭借9秒83小组第一的好成绩,刷新了亚洲短跑纪录,也超越了同赛道的黑人运动员。
9秒83是什么样的概念?
2016年里约奥运会,博尔特以9秒81的成绩摘得金牌,打破世界纪录,而苏炳添只比博尔特夺冠时的成绩慢了0.02秒。
这种微弱的差距,是在先天劣势之下拼尽全力实现的。
博尔特身高1米96,苏炳添身高只有1米72,这意味着苏炳添的步幅有先天的限制。博尔特跑完100米只需要42步,而苏炳添至少需要47步。
且黄种人的平均肌肉爆发力只有黑人的一半左右,黄种人能跑进10秒内,就已经是奇迹了。
所以,奥运会百米决赛一直以来都是黑人的天下。站成一排黑人中间,黄皮肤的苏炳添显得格外扎眼。
毫无疑问,这一次,他创造了历史。
苏炳添说:“我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也完成了我们中国历代短跑前辈们的梦想,这也是给予我们年轻一辈的祝福。”
这是一场举世瞩目的比赛,更是一个挑战自我极限的故事。
知乎上曾有人问:100米短跑提高0.1秒有多难?
苏炳添在下面回答:“那太难了。0.1秒可厉害了,提高0.01秒都有点难。我从9.99到9.91用了3年时间吧。”
2011年,他以10秒16的成绩打破了全国纪录。随后的7年里,他又7次打破全国男子60米纪录,3次打破全国男子100米纪录。
从2011年的10秒16到今天的9秒83,仅仅是提升0.33秒,苏炳添花了10年的时间。
而这个成绩背后,为了提高每个0.01秒,他都付出了千百倍的努力。
1989年8月29号,苏炳添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
因为身高不够,苏炳添一路走来并不顺遂。
15岁时,苏炳添第一次参加中山市中学生100米田径比赛,以11秒72的成绩拿到第一名后,才得以首次接受学校对他的身体训练。
2004年,苏炳添进了中山市体校,开始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
学校里只有一个体育老师统管所有的田径项目,老师觉得他太矮,将来没有发展空间。
苏炳添只是每天跟着田径队一起训练,没人督促,也没人鼓励。
初二时,苏炳添第一次跟随老师去镇上看运动会,给参赛选手做后勤,帮忙在沙地上砸长钉子固定起跑器。
苏炳添在学校田径队的时候,别人还在睡觉,他就已经在跑道上练习。一周训练6天,没有丝毫松懈。
虽然很刻苦,但是他的成绩一直处在中游,怎么都提不上去。
他一直安慰自己:“哪怕成绩提高0.01秒,对自己来说都是胜利。”
2006年12月,17岁的苏炳添进入广东省田径队,跟随袁国强训练。
进入省队前,苏炳添的最好成绩是10秒59。入了省队,反而越跑越慢,最糟糕时在10秒80左右。
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前,苏炳添的信心降到谷底,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甚至想回去读书。袁国强劝他:“你还小,再坚持一 下。”
结果,苏炳添在全国城市运动会上名列第五,并不理想。比赛结束,袁国强激他:“还继续练吗?”
他说:“练。”
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苏炳添曾和博尔特一起比赛。
他当时满心想要放手一搏,觉得反正无论如何都跑不过人家,不如全力以赴,看看到底差多少。
那是他首次参加奥运会,最终以10秒28的成绩止步半决赛。
2013年莫斯科世锦赛半决赛,苏炳添因为抢跑被罚下场,另一位中国选手张培萌则跑了10秒00,刷新了全国纪录。
当欢呼声都送给张培萌时,苏炳添把自己被罚下场的照片默默存在了手机里。
2014年到2015年,也是苏炳添的低谷期。
2014年亚运会,他与张培萌跑接力时,连交接棒都交不过去,他开始考虑退役的事情。
“感觉浑身有劲,可一跑就跑不动。在美国集训时,跟一个美国跳远女运动员一起练起跑,跑出的成绩是10秒80,连那个女选手都跑不过。那时候很迷茫,很难熬。”
可是在他内心深处,总有一股力量在拉扯他,他不愿意就此离场。
2014年冬天,苏炳添和主教练袁国强商议后,决定改变起跑脚——从右脚在前换为左脚在前。
“我必须要从第一步开始,改变技术动作,包括肌肉的记忆。”
改变起跑脚,这相当于让一位运动员忘记如何跑步。
每天训练结束后,他会写训练日记,记录自己的在训量,接下来应该怎么练,应该注意些什么。
他看中一件事就会认真去做。比如想着破10秒,他的训练就围绕着这个目标展开。
即使是比较枯燥的力量训练,他每次都做得很足、很认真。
换起跑脚后,他果然跑进了10秒大关。
2015年,25岁的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的百米赛道上,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第三。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跑进9秒关口的亚洲人。
为了稳定这种感觉,他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让自己的大脑像摄影机一样反复回放奔跑的全程。
有时候走在路上,他都会随时蹲下来练习起跑。
当时很多人都不明白,苏炳添已经跑进了10秒,刷新了亚洲人的纪录,为什么还在练习起跑。
他说:“因为我想挑战个人的极限。不管失败还是成功,我都想尝试一下。”
苏炳添的的世界里,除了跑步,还是跑步。
2018年,苏炳添首次打破亚洲百米纪录赢得冠军的时候,连科比都忍不住祝贺他:“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一个0.01秒的人。”
苏炳添知道,运动员的青春很短暂。
近几年,他在训练场上发现只有他一个“80后”,而其他人基本都是“00后”。
他有些寂寞,但还是坚持反思,修正错误。
几年前他就说过:“很多运动员在这个年龄已经到了不可能进步、不可能突破的一个阶段。对我而言,如果不能创造出更好的成绩,不能继续突破,那即使练下去也已经没有更大的意义了。”
但他还在不断地跑,不断地自我突破。
1932年,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刘长春,参加的也是男子100米的比赛。
他已经是当时全中国跑得最快的人,最好的成绩是10秒70。
当时《大公报》这样写道:吾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维艰,愿君奋勇前进,让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2021年,一个只有1米72的黄种人,创造了新的历史。
从10秒70到9秒83,这短短的0.87秒,国人足足等待了89年。
0.01秒,是比眨眼还快的时间,对苏炳添来说,却是数年来不断挑战极限才能有的结果。
封神的背后,都是汗水。苏炳添曾说:“天道酬勤,在跑道上流过的汗水,不会欺骗你!”
跑出9秒91的时候,大家都在为他欢呼,他却觉得中国速度不会停留在9秒91,因为中国速度没有极限。
“我觉得我们能够跑到9秒85,即使我做不到,我也希望后面的人能做到。”
于是,他成了那个第一人。
极限就是不停往前,每一次在前一次的基础上,再向前一点。
许多运动员站上起跑线时,输赢其实都已经大致清楚了,剩下的只是自己和自己作战——和自己的梦想作战,和自己的伤痛作战。
汪国真有一首题为《山高路远》的小诗,正是苏炳添一路以来的真实写照: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尝试过,才会后悔。所以,苏炳添终于成功了。
他让世界看到:中国人也能在最高级别的田径赛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而我们,也都有幸见证了这位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为“亚洲飞人”点亮在看